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
江苏省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南(2021年9月版)
|
||||||||||
|
||||||||||
商场和超市 1.落实商场和超市的主体责任。成立疫情防控领导机构, 商场和超市主要负责同志对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明确各级疫情防控责任人。商场和超市要有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和应急预案,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对口医疗卫生机构医护力量支持,有留观室和转运安排。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 2.设置卫生专员。设立至少2名卫生防疫监督员指导落实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等工作;设立至少2名消毒专员,督促指导规范开展消毒。 3.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橡胶手套、温度计、测温仪和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储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按照每人每天2个、所有工作人员1个月的用量进行储备,其他物资也按照1个月的实际需要用量进行储备。 4.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高风险人员(如直接接触进口冷链货物的装卸及售卖人员等)应当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满14 天方可上岗,否则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其他岗位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也应完成接种。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等。 5.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指定专人担任健康监测负责人(可兼职),每日上午和下午对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是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腹泻等十大症状并记录,如果发现体温异常或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员,应立即隔离留观并及时送医排查。 6.加强接触冷藏货物工作人员管理。从事进口冷藏货物拆箱作业,直接接触冷藏货物的人员应相对固定,实行封闭管理;由健康监测负责人每日2次对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工作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全程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以及一次性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用品,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防护用品均为一次性使用,严禁多次使用和多人轮流使用,穿脱过程应当符合操作规范,避免因不规范穿脱造成污染;脱下的防护用品应当置于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袋和垃圾桶中,并依照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理。冷藏货物检测出现阳性的,接触阳性货物的相关工作人员, 应立即实行14天的单人单间集中隔离管理,解除封闭前每天进行核酸检测。 7.加强入口管理。对进入商场和超市的顾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8.防止人员聚集。商场、超市及其对外租赁的商铺,应严格根据所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营业面积、营业区域、营业内容、客流高峰时段等情况,合理设置一定时段内的顾客最大接待量,防止造成人员聚集。 9.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 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每日正式对外营业前,集中空调提前运行1小时,每日正式结束营业清场后,集中空调延长运行1小时。 10.规范开展消毒。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洗手池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卫生洁具用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便池及周边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公共垃圾桶可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 分钟,每日 2次。电脑键盘、电梯按钮、开关等高频接触表面可选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扶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表面可选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或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至少每2小时消毒一次。 11.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电梯、咨询台和售货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12.提供足够的手卫生和手消毒设备。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咨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13.监督做好顾客的个人防控措施。应设置“1米线”,提醒顾客排队付款时保持安全距离。推荐顾客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尽量减少排队时间。建议购物时间不超过2小时。商场超市营业时间内设置卫生防疫监督员,提醒商户及顾客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人员聚集。 14.做好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顾客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作业过程中和作业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和手消毒,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6.规范做好疫情处置。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规范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餐厅(馆) 1.落实单位主体责任。餐厅(馆)主要负责人对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明确各级疫情防控责任人。餐厅(馆)要有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和应急预案,有防护物资设备,有留观室和转运安排。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 2.设置卫生专员。设立至少1名卫生防疫管理员指导落实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等工作;设立至少1名消毒专员,督促指导规范开展消毒。 3.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手套、温度计、测温仪和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储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按照每人每天2个、所有人员1个月的用量进行储备,其他物资也按照1个月的实际需要用量进行储备。 4.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重点人员(收银员、上菜员等与顾客直接接触人员,接触冷冻食品的厨师、洗菜工等人员)应当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满14天方可上岗,否则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其他岗位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也应完成接种。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与顾客近距离接触等。 5.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指定专人担任健康监测负责人(可兼职),每日上午和下午对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是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腹泻等十大症状并记录,如果发现体温异常或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员,应立即隔离留观并及时送医排查。 6.加强餐厅(馆)入口处管理。每日指定专人在餐厅(馆)入口处担任健康监测负责人,对进入餐厅(馆)的顾客、网约配送员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7.做好顾客防控措施并控制人流量。在前台、收银台、取餐点、等待区等区域设置“1米线”,提倡顾客等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严格控制人流密度、进店人数要与餐位数相匹配,不得造成点餐、等餐、等位等人员聚集。提倡建立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 8.倡导良好用餐习惯。推广分餐制,餐厅(馆)提供公筷公勺。建议顾客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9.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人员保持工作服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工作人员、网约配送员等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作业过程中和作业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和手消毒,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 10.督促顾客做好个人防护。顾客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1.做好外卖餐饮卫生。用于顾客自取或外送的餐食,宜采取密封方式盛放,提倡使用封签。如无封签,可选用一次性使用、不可复原的材料封闭包装,防止运送过程中污染餐食。 12.规范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耐热的餐(饮)具可用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或用食具消毒柜,或用有效氯250-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将残留消毒剂洗净,控干保存备用。不耐热的餐(饮)具使用化学消毒法进行消毒。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洗手池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卫生洁具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便池及周边可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公共垃圾桶可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2次。电脑键盘、电梯按钮、开关等高频接触表面可选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扶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表面可选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或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至少每2小时消毒一次。 13.加强餐厅(馆)疫情防控。没有疫情时,餐厅(馆)每天至少3次对顾客接触设施设备、顾客接触区域进行消毒;发生疫情降为低风险地区前,运营期间消毒频次增加到每2小时1次。 14.提供足够的手消毒设备。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收款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15.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至少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1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7.规范做好疫情处置。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规范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