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5-51954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组配分类: | 科技工作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鼓楼区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6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抢滩脑机接口,鼓楼凭何被高看一眼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脑机接口产业;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资源富集;政企学研协同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抢滩脑机接口,鼓楼凭何被高看一眼
7月22日,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召开。会上,南京就发力脑机接口产业密集布局,并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力争2027年打造脑机接口领域科研和转化高地,2030年建成全国脑机接口产业创新高地。
这是鼓楼“浓度”颇高的一场产业会议。从吞咽障碍康复系统项目等项目签约,到深化研究型机构建设、加快推动场景开放……鼓楼元素处处可见。
置身南京超前布局脑机接口的战略棋局,鼓楼区凭何被高看一眼?
医教研资源富集“创新雨林”滋养产业沃土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前不久,江苏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团队按照既定的随访计划,来到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的患者张女士家中,帮助其进行上肢、手部功能的康复训练及评估。
张女士2年前因外伤导致颈部脊髓损伤,此次手术前没有任何抓握等手部功能。完成脑机接口手术开机康复训练1个月后,张女士不仅能在脑机接口外骨骼气动手套辅助下成功抓握水杯和木球,脱去气动手套,张女士康复训练的右手以及未经干预的左手,均能徒手拿起木球并稳稳地放在指定高度的桌面。
“通过多个科室配合,我们将硬币大小的电极片植入患者颅骨下硬膜外间隙,术后脑电信号经适配器转化,即可实现驱动体外设备完成动作指令。”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陆晓介绍,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三类:非侵入式(如脑电帽)无创但精度受限;侵入式(电极植入脑组织)精度高但创伤较大;本次采用的半侵入式技术将电极置于硬膜外,在提高精度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这也是全国第四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也是江苏首例。
“江苏首例”缘何诞生于江苏省人民医院?部分原因在于,医疗领域科研始终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优质医院对前沿技术的临床需求有着深刻理解和敏锐把握。
南京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魏志东对这一观点很是认同。在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现场,该校展出了聚焦脑机接口与精准医学,与鼓楼医院合作正在开发可穿戴设备NeuroCollar等产品。“这款可穿戴产品外形就像一顶帽子。其后续能够应用于癫痫、帕金森、阿尔茨海默治疗等多个场景。”魏志东介绍,高校具备前沿科研优势,医院蕴藏迫切临床需求,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相关研发与应用正加速转化落地。
鼓楼区何以成为脑机接口产业培育的沃土?答案可从其南京主城的显性优势中找寻:鼓楼区坐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近460家医疗机构的临床资源;54平方公里面积上,除公共设施、自然资源外,高校占地面积最大,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8所高校大致有7000亩,占全区面积的10%,具备48名两院院士和10万名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这些顶尖的临床资源与密集的智力资源,共同构成发展相关产业不可复制的“硬核”底座。
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项目签约环节,江苏阿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鼓楼高新区。该公司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吕著海领衔创立,致力于将自研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无创脑机混合智能闭环康复系统”推向产业化。“中国吞咽障碍患者超过2000万,这个系统首创了脑机混合智能康复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实时完成吞咽动作。多次重复后,系统能激活受损脑区功能重组,促进神经通路重建。”谈及未来发展,该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依托鼓楼区“近水楼台”的医产学研资源,加速产品迭代与临床转化进程。
政企学研握指成拳政策牵引抢占产业制高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产业落地项目签约环节,鼓楼高新区共签约5个项目,占到签约总数的大半。高端项目能对鼓楼能够高看一眼,绝不是区位因素优越这么简单。
聚区域创新要素之能,今年1月18日,鼓楼区官宣将依托453地块重点打造江苏(南京)脑机智能科技创新园,规划设立科研项目孵化区、科技成果转化区、产业项目应用区、科技总部企业区和项目配套服务区五大片区,集聚脑机接口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企业,形成“技术研发-产品转化-产业化”的产业创新高地。该科创园也是江苏首个脑机智能科技创新园。
告别“零敲碎打”,科创园区筑平台;重构“系统集成”,政策赋能生态圈。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上,鼓楼区在全市率先发布《发展脑机接口产业若干举措》,打出了覆盖“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场景赋能—金融支撑—生态营造”全链条的“政策组合拳”,从项目落地、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集聚、基金护航、场景开放等十大维度,为脑机接口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的强力支持。
这样的发展路径似曾相识:5年前,鼓楼高新区关注到,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了“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彼时,南京、鼓楼还未开始相关产业布局。主动谋篇,很快引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南京科创中心落户;随着《鼓楼区澳门太阳城集团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特色发展集聚区的若干举措》的出台,高新区狠抓项目招引,雅砻江江苏新能源项目、万帮场景微电网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南京主城崛起一片绿色低碳产业新绿洲。
同样是塑造新兴产业,擅长“从无到有”的鼓楼再次因势而谋、因地制宜,擘画新兴产业蓝图。“脑机接口技术,是通过神经工程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在医疗、教育、游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重要赛道,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鼓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已经将脑机接口产业视作两大未来产业之一,通过专门成立脑机接口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统筹产业发展。
具体来看,鼓楼将促进校企合作,和南京大学深化合作,发挥 “双高协同” 创新试点优势,共建南京大学脑机接口研究院;推动产融结合,携手中国远大、中电科14所、南京新工集团签署成果转化备忘录,整合“技术-市场-资本”链条,加速核心实验室技术落地;打通医研壁垒,联合省人医、鼓楼医院等6家机构建立伦理协作审查机制,统一标准、共享数据,为临床转化提速;汇聚产业龙头,积极对接强脑科技、脑虎科技、微灵医疗等标杆企业落子布局,磁吸效应初显。“目前,1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也在对接过程中,将通过资本撬动、政策集成、场景开放、生态构建多维发力,为脑机接口产业提供全要素赋能支撑。”该负责人表示。
配套服务的温度与精度,终将在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中见真章。
南京普瑞精控脑机接口技术麻醉应用项目即将落地鼓楼,该企业融资负责人王玉祺介绍,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BCI)技术在智能麻醉机器人领域的临床转化与应用落地,他们团队研发的精准麻醉监测下的自动化给药麻醉机器人产品已在上海六院开展探索性临床验证,正在推进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团队参与研发的另一款镇静镇痛麻醉监护仪(ADM)产品已取得医疗器械上市许可,并在部分三甲医院完成部署并投入临床使用。“从资本对接到载体匹配,再到展会推介,政府服务响应速度快、服务精准度高。”王玉祺说,“这种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正是硬科技企业最看重的生长土壤。”